故事还是要从一个月前,南宫NG·28拿的一个奖项说起。
2020年5月19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在举办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家名叫南宫NG·28的机器人公司凭借着“运载火箭贮箱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项目,拿到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说到“运载火箭贮箱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项目,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在学术方面“博大精深”,而且本身也是博士毕业,所以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马博”。
我是15年4月份来的南宫NG·28,差不多刚来就接了这个项目,当时南宫NG·28团队里面算我一共六个人,再加上上海航天那边也有一个小团队,一起合作完成的这个事情。
我记得当时我刚来,林老师就跟我讲:“小马,你也是大的项目经理了。”我说:“什么是大的项目经理?”“有个项目投资近千万,需要我们和客户一起完成长征系列火箭贮箱的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的研发工作......”
说实话,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种投资千万的国家级项目,那时候我三十三岁,其他成员都是二十几岁,团队整体比较年轻,能够借鉴的项目经验不多,说没有心理压力是骗人的。
万事开头难嘛,后来我就调整心态,踏下心,确定好这个项目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大目标中包括哪些核心技术点?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分解之后再与团队成员的相关能力进行一个匹配。如果哪里遇到问题,我们自己内部能解决就解决,不能的就寻求外部的资源把它解决掉。
当时做这个项目最大的感受就是,火箭和汽车不一样,它在工艺上的要求非常高,车出了问题,可以开到修理厂维修,火箭发射要是出了纰漏,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运载火箭的直径是三米三,本身这个零件去制备的话,成本就很高,所以我们采取的是“单点的技术验证——试板——试验件——模拟件——实际产品”这样的流程去一步步验证,每个过程都需要达到100%的完成度,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上面讲的“样件”就是“试验件”,那个时候我拿到刚焊完的试验件,从外观上看,效果真不错,就想着赶紧跟团队成员去分享。那个试验件差不多一人高,是一块弯的板,当时我正好抱在胸前,看不到前面的路,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下,没想到还留印儿了,虽然留下个小伤疤,但是现在想起这个事儿,心里确是一种开心的感受,没觉得这个伤痛是个不好的回忆,反而记住了那份喜悦的心情。